(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孙维国
又是一年清明时,作为传统节日,清明节历来有上坟扫墓、焚烧冥纸、祭祀先人的传统习俗。人们通过上坟敬香等祭扫形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情怀,清明文化蕴涵的内核不仅是人们对逝者的缅怀,更有厚重的孝道文化。
也正因为如此,清明祭扫的意义大于形式,而非形式重于意义。在意义与形式之间怎么选择,决定了清明祭扫是否文明。比如,用无烟祭扫形式,既表达了清明祭扫的意义,也实现了文明祭扫。
正如古语所言,生前床边一杯水,胜过坟前千堆灰。这句话的意思很明了,父母在世时的照顾关心才是真孝心。孝敬父母应该在父母生前,逝后的孝心父母已经感受、享受不到了。具体到清明祭扫也是一样简单的道理,不能用祭扫形式来衡量孝心,生者对逝者的祭扫形式不是越隆重越显得孝心,而是越简单越体现文明素养。
今天的清明需要更“清”明,今天的清明对逝者缅怀的意义没有变,不文明的祭扫形式应该转变,也必须改变。用祭扫形式衡量孝心的旧观念,是不文明祭扫存在的根源所在。任何清明祭扫形式表达的意义都是对逝者的缅怀,但不是所有祭扫形式都绿色低碳。文明清明需人人尽责,摈弃不文明的祭扫形式,抛弃陈旧的祭扫观念,让清明祭扫形式更简单、更低碳、更文明,清明才能更“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