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不是我从小的梦想。2000年读博时正赶上教研室缺老师,我就办理了提前留校。” 真正让仪器学院马惠萍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生追求的,是她第一次登上讲台的那天,“我永远都忘不了,第一次走上讲台面向学生的时候,就有一种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我看到底下学生的眼睛看着自己,就觉得这项工作特别有意义。”从此,马惠萍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了逐梦之路。
【资料图】
“讲一门课,听六门课”
在哈工大,年轻老师上讲台并不容易。“我要讲一门课程,教研室主任给我安排六门课听课任务,她说,你不能只会你讲这门课的内容,否则你没有底气,你怕学生问这门课以外的问题。”从听课、助课、批改大小作业、带实验、带设计、试讲,到老教师指出问题,再到登台,最后达到熟练的程度,马惠萍用了三到五年的时间,“她们的培养过程对我影响很大,你在一个什么样的教研室,它的精神会影响你一生。”
“有一段时间我很着急,基础教学的老师出成果挺难的。” 刚工作的那些年,马惠萍有着年轻老师尤其是基础教学老师普遍面临的问题。“我特别感谢我们主任,她当时说,我们做事情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先把你眼前的事情做好了,你积累到一定量了,成果自然就出来了。”马惠萍逐渐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她从不在教学上给自己设定目标,“如果我做这件事情是为了得什么奖,我的心态就会有问题,所以我就想,做完这项工作无论它会有什么成果,只要我把它做好了,对学生有用,我就开心。”
像妈妈一样的老师
怎样做一名好老师?在二十多年的实践中,马惠萍给出的答案也从青涩走向成熟。“我刚留校那些年,怕学生觉得这个老师太年轻了,我就对学生要求比较严,评教系统里学生说,‘老师讲课非常好,但是太严肃了,一点都不笑。’”随着自己的孩子长大,马惠萍渐渐理解十几岁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举止,“我现在能站在他们立场上考虑,我要指正他们的时候,会私信跟他们说。”马惠萍变得越来越柔和了,学生的评价也变了,“老师有点像妈妈一样” 。
大学老师要不要像高中老师那样管学生?在马惠萍看来,很多时候是必要的。“他要是没交作业,我不管,他可能也就不交了,但是我一旦问他了,学生就会觉得老师还是很关心我的,他就很不好意思,就会立刻把这项作业补上。比如他要是今天没来,你问问他有什么情况,那他下一堂课肯定会来。学生评教一般都是A以上。”马惠萍找到了和学生有效沟通的方法,她和很多学生都成为了朋友。
马惠萍和学生沟通交流
“学生得到的永远是最新的”
一门课讲很多年,每一年都要重新备一遍。“我也要与时俱进,把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及时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感受到我给他们传授的都是最先进的。”马惠萍说,自己作为基础课老师,在某种程度上眼界不够宽,“我们学院谭久彬院士指导我们,课程内容和教材体系要以国家的战略需求为导向,跟得上国家重大需求的变化。”目前,马惠萍负责的两门课分别被评为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和黑龙江省精品课程,同时马惠萍也将教材建成新形态教材,把数字资源融入到纸质教材里。
“你在课程上的所有努力,学生都能感受到,他就会喜欢你、重视这门课。”谈到未来,马惠萍愿意一辈子耕耘在讲台上,“每次讲完课跟学生沟通之后我会很开心,在我们心目中,学生的地位永远都是第一位的。